种出“第一车间”
文/刘春兰
“我曾经有一个想法,跟拍这片人工林的一年四季,从不同的角度拍出一系列的照片。或者开一个生态摄影训练营,邀请经验丰富的摄影师指导公司员工和社会上感兴趣的人拍摄这片林子里的昆虫、植物及其他生命,白天和晚上拍摄的肯定不一样,等训练营结束,大家肯定会有很棒的作品出来……”
走在灌木葱茏、野草丛生的桉树林里,罗杨兴致勃勃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声音里透出“吾家有儿初长成”的自豪。他是斯道拉恩索“广西一体化项目及运营”全球责任部的林业环境负责人,在2009年加入斯道拉恩索之前曾服务于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六年时间,足够罗杨见证一片人工林从幼苗到长成的全过程。
斯道拉恩索“广西一体化项目及运营”全球责任部林业环境负责人罗杨
斯道拉恩索是起源于北欧的一家国际林业集团,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时,它是以造纸企业的身份在市场上出现的。但进入新世纪之后,斯道拉恩索开始调整发展战略,原材料仍是木材,但应用慢慢从纸浆、造纸拓展到包装、建筑、生物质材料甚至能源领域。现在的斯道拉恩索更喜欢称自己为一家发展中的专注于客户和创新变革的可再生材料公司。而要谈斯道拉恩索的这个转型,绕不开其在广西的“一体化项目及运营”。
这个预计投资总额约191亿元人民币的项目是斯道拉恩索实现其可再生材料公司转型的重要战略步骤之一。如今,在北海铁山港工业园内,年产45万吨的高档纸板厂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它只是斯道拉恩索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投资项目的一部分。这个雄心勃勃的项目里,包括一条年产90万吨的浆生产线、两条年产45万吨的高档纸板生产线,以及约85,000公顷的原料林基地。不过,大必起于小,这个宏大的项目同样如此。
到广西种树去
除了1985年在香港设立销售办事处,斯道拉恩索上世纪末在中国市场的另一大动作是入驻苏州。1998年,斯道拉恩索购买了当时的苏州紫兴纸业的股份,并很快成为了控股方。苏州紫兴纸业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化的大型铜版纸造纸企业,其生产所用的浆板来自遥远的巴西。为了做好在中国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准备,出于对原材料的依赖和重视,斯道拉恩索在2002年派出一个队伍,前往广西,探索在中国种植桉树人工林的可能性。
选择广西的原因自然是因为这里的自然条件适合,“八山一水一分田”,日照和降水充沛,而且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一个拥有海岸线的省份,广西从上世纪80年开始种植桉树—有经验可借鉴,再者,作为林业大省的广西一直希望打造一个林业强省,这意味着政策大环境的利好—斯道拉恩索政府事务总监张莉莉表示,林浆纸一体化项目能够顺利推进,离不开广西自治区政府和北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后者还设有专门的工作小组协助推进这个广西迄今为止最大的外资项目。
到了广西后,斯道拉恩索开始租地。根据斯道拉恩索“广西一体化项目及运营”林业政策总监兰樟仁介绍,斯道拉恩索现在经营着约73,000公顷的桉树人工林地,分布在北海、南宁、玉林、钦廉四个运作管区,这些林地中超过60%是国有林地,余下则是社会林地或者集体林地。
斯道拉恩索广西的桉树人工林,可以看到一些常见野生的灌木、杂草在林下生长
曾经,社会林地的租赁由于使用权不明确、中间商过多等问题从2009年开始在当地引起了不少纠纷。后来,斯道拉恩索一方面在广西组织了一个19人的团队(绝大多数人是律师),和纠纷中的利益相关方进行面对面访谈,修正社会林地租赁中存在问题和缺陷;另一方面,企业更加积极参与到当地社区的建设中,主动和当地民众沟通,协助他们解决问题—比如,斯道拉恩索的员工在与南宁桐华村的村民中交流中萌生出了一个想法,当他们去人工林的时候,可以顺便用卡车把村民饲养的土鸡带到城里,这样村民的土鸡可以卖一个更好的价钱。如此“双管齐下”,斯道拉恩索和当地民众的关系逐渐得到改善。罗杨笑着说,现在他到新南乐村(因斯道拉恩索广西林浆纸项目而搬迁的回建小区)里去,经常被村民留饭,这在搬迁初期是很难想象的。
如果将广西过去30多年的桉树种植情况做成趋势图,可以清楚看到,2000年之后,广西的桉树种植急剧扩张—从2000年底的14.9万公顷到2005年的53.36万公顷,到如今是200万公顷。巨大的潜力让斯道拉恩索开始构思或许公司在广西还可以更进一步—建立一个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完整生产链。2007年,斯道拉恩索集团正式对建设“浆纸一体化工业项目”立项。
至此,斯道拉恩索“广西一体化项目及运营”有了雏形。而此前的种树行为显现出了更深层的意义。“我经常说,原料林基地是一体化项目的‘第一车间’。如果没有‘第一车间’,后面的浆厂和纸板厂都是谈不上的。当然,我们也可以去买,但市场购买就会受很多因素制约。”兰樟仁说道。未来,他口中的“第一车间”就要高速运转起来,为配套的高档纸板厂提供木材纤维原料。
种树是一门科学,也是艺术
《世界森林状况2012》称,可持续未来中的林业是营造、利用和保护森林的艺术和科学。那么这门艺术和科学体现在哪里呢?如果去问兰樟仁,他大约会拿出自己部门的《工作指南》。在这个指南里,林木生产从研发、育苗、种植到抚育的每一个环节都被细致地进行了规范。
比如施肥。斯道拉恩索广西的林业生产部有20多名研发人员,他们会对每一块林地的土壤进行养分含量测试,确定这一块林地需要什么样的肥料,接着把配方提供给肥料供应商。什么时候施肥,施多少肥料在指南中都有严格规定。肥料对土地造成的影响也被考虑在内了。兰樟仁介绍说,他的团队正在和肥料供应商以及广东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合作研究有机肥料。在他看来,这对提高林地生产效率和保护环境都非常关键。
斯道拉恩索广西的桉树人工林的小道
除了在科学施肥上投入研发精力,斯道拉恩索广西林木生产部的研发团队另一个攻关重点是提高桉树的出浆率。据兰樟仁介绍,十年前生产一吨浆需要4立方米木材,但通过育种、营林技术的不断改良,现在斯道拉恩索生产一吨浆只需要3.6立方米的木材。
“这意味着我们减少了10%的原材料消耗,同样年产90万吨的浆厂,就不需要12万公顷的原料林了。原料林对土地的需求下降了,我们的林地里就可以留出更多的‘非桉’面积,用来保护生态环境,甚至,还可以在林地建一些公园。这都是我们努力去做的方向。”兰樟仁分析说“所以,对一个企业来说,科研的投入才是核心竞争力。”
“非桉”面积是指在桉树林中种植其他树种的地带,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涵养水源。据介绍,斯道拉恩索对每一块租用的林地都会进行重新规划,靠近河流、湖泊或者坡度较陡的地带都会留作非桉缓冲带。预计到2021年,全部的非桉林地将占到斯道拉恩索所有租用林地的20%。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斯道拉恩索广西的另一个新举措是在3年前提出的桉树品系镶嵌种植概念。“在很多人看来,桉树就是桉树,但是在我心里,桉树就不是一个桉树,它有几百个品系。”兰樟仁表示,“不同品系的抗风强度和抗病虫害能力是不一样的。在林地里依照桉树品系之间的不同进行镶嵌种植,一旦发生病虫害,能够避免毁灭性损失。”
此外,为了保护林地植被的有机物,“炼山”这种整地方式在斯道拉恩索广西林地的经营中是严格限制的,除非出现特殊状况,才会进行局部“炼山”,但即使是这种情况下也需要经过非常严格的内部程序审批。而等到桉树幼苗经过7年—据兰樟仁介绍,斯道拉恩索广西林地的轮伐期是7年,较社会上普遍的桉树林地轮伐期更长,可以减少对土地的干扰—长成,进入采伐期,斯道拉恩索采取的是机械化作业,使用定长切割采伐机和集材机等机械进山工作,比起人工伐木,这可以大大提高了采伐的效率和安全。另外,根据针对广西山地多的特点,斯道拉恩索近期刚刚引入了国内首套带有绞盘牵引装置的山地采伐机,该机器能在坡度大于30度的斜坡上进行机械化伐木。
目前,斯道拉恩索广西所有的人工林地也都通过了FSC®认证和CFCC®认证。尽管斯道拉恩索的人工林地面积只占到广西林地总面积(1,440万公顷)的0.6%,以及广西桉树人工林总面积(约200万公顷)的4%,但可以看到,在如何科学地经营规模化的桉树速生人工林这个领域,斯道拉恩索已经在中国南方逐渐为行业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人工林的样板。
然而,近年来,舆论中的“桉树”已经被“妖魔化”,“抽水机”、“耗肥机”、“毒树种”之名冠身,如何破解公众对于桉树的误解,甚至是林木产品经济的误解,使公众了解“可再生”这个关键词,将是斯道拉恩索面临的一大挑战。当然,这也绝非一家企业之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它需要政府、行业、媒体、NGO等不同社会角色的多方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