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地毯到哪里去了?
文/陈艳
“如果我们能设计一个好的系统,我们根本不需要担心自己用了怎样的产品——所有的产品都能与其他生物体和平共处,也就不会有环境问题的产生。”
美国,佐治亚州道尔顿镇。工人们将满载着废旧地毯的回收卡车开进位于这个镇上的Evergreen工厂里——这是萧氏工业美国总部的厂房。旧地毯会在这里做一个暂时的停留,“重新充电”后就能再次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了——旧了的纱线纤维被重新转化为能用于纺织的尼龙纱线,使用过的地毯底背经层层分解后重新转化为新的背衬等等。这些回收来的地毯,其中85%直接被再制作成地毯产品,14%的产品降级循环成其他产品,1%的产品直接转为能源使用。
再生的过程看似简单,好像只是搭积木似地将旧物拆分重组,事实上却蕴含着无限的智慧——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地毯都可以被有效地回收,这取决于对原材料的创新。萧氏研发出了不含PVC和沥青的聚烯烃底背EcoWorx——其效能比传统的 PVC 背板更好,并且每块底背含有45%的回收再生成份;地毯表面的漂亮图案则是由一种名为尼龙6制成的纱线织成的,“相比起尼龙6.6,尼龙6更容易降解,所以我们决定选用这个新材料,制造出来的产品不仅和原来的地毯看起来一样漂亮,使用后的地毯也更容易被回收。”作为萧氏全球市场总监,Todd Jarvis对从美国工厂销往世界各地的地毯很是自豪,“每当有人使用我们的地毯时,我们知道它们是健康、可回收的产品。”就在去年,萧氏庆祝了这种有趣底背投入生产十周年。
在萧氏位于佐治亚州道尔顿镇的Evergreen工厂里,旧了的纱线纤维被重新转化为能用于纺织的尼龙纱线,使用过的地毯底背经层层分解后重新转化为新的背衬
回收,听起来好像也不怎么有技术含量——最日常的回收莫过于纸张或塑料瓶,唯有再生纸上肉眼可见的小斑点好像在提醒我们纸张回收后的新去向,但这已经和新纸不一样了。这是因为在使用和回收的过程中,纤维会被污染或被视为次等品——这其实是在贬低物品的价值。但是一块精心“设计”过的地毯块不只可以被回收,回收以后的价值还会得到提升——回收之后经过拆解得到的新原料和上一块地毯的原料毫无区别,这样就可以以相同或低于原料的成本,用于制造同等价值的地毯。以EcoWorx底背来说,拆解后的底背始终维持原物料的状态,相比普通地毯块,它还减轻了40%的分量,对于制造、运输、铺装都是个利好消息——更高的效率意味着减少了成本。如此一来,这项全新的底背设计促进了地毯回收服务与再生材料的使用。由于每项原材料都可以一再地被分解与加工,地毯并没有因为陈旧而贬低价值,反而如美酒一般,越陈越香。
要让一块地毯如此“生生不息”,鼓励消费者加入回收体系同样重要——这也会让他们的感觉更好。只要掀起地毯一角,就能轻易地发现一串数字,这就是让地毯走上循环之路的通关密语。对于消费者来说,参与回收,并不需要额外的花费——等着就是了。多亏了消费者的参与,“从2007年至今,萧氏在全球市场范围内回收了超过两亿公斤的地毯。”萧氏位于中国南通的新工厂里还没有建立起回收中心,这意味着从中国市场回收到的地毯还得漂洋过海地送回美国,“虽然如此一来的碳足迹很可观,但还是远低于使用不可回收材料所造成的碳足迹。”Jarvis说,一旦在中国市场拥有了更多的门店和销量,南通工厂就会拥有一套回收再生的生产系统了。
垃圾与樱桃树
在萧氏的设计任务里,除了派遣设计师前往世界各地获取图样、色彩、纺织工艺的设计灵感,还有一项从最开始就决定了产品核心竞争力的任务——设计出一个产品的自我闭环系统,这正符合了美国建筑师威廉.麦克唐纳和德国化学家迈克尔.布朗嘉特提出的“从摇篮到摇篮”的设计理念。他们于2002年合著的《从摇篮到摇篮:循环经济设计之探索》在环保界和商业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事实上,正是麦克唐纳说服萧氏做出改变,这个全新的设计理念是一个能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策略。他曾说,“最主要的影响不只在于废弃地毯的处置,还有整个制造过程中涉及的所有化学物质,甚至是当人们踏在地毯上时,地毯所排出的气体。”2006年,萧氏的EcoWorx底背成为第一个获得“从摇篮到摇篮”银奖认证的地材产品。
在两位看来,自然世界是人类设计难以企及的最高境界,但可以从中获得无限灵感。自然界有生物新陈代谢,或者说是生态圈、自然循环,就像是樱桃树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看到地面上散落的樱桃花瓣,有谁会去抱怨这是垃圾、是一种浪费呢?另外一种是工艺新陈代谢,也可以称之为工艺圈、工业循环,包括从自然界中获取工业原料。如果设计正确的话,所有工业制造的产品都将能安全地融入这两种新陈代谢,作为下一环新事物的养分,以此循环。
目前,已有161家企业参与到这个关于重新定义产品的项目中,2000多种产品应用了他们的设计哲学。许多像萧氏那样的大企业开始重新考虑产品设计的维度,“如果我们能设计一个好的系统,我们根本不需要担心自己用了怎样的产品——所有的产品都能与其他生物体和平共处,也就不会有环境问题的产生。”
一件产品,不仅在使用中,而且在丢弃中,也能带来享受吗?——或许下一回,当你迫不及待想要将一件新的物品收入囊中的时候,脑海中会闪过这样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