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德国行记
文/孙海燕
谁来掀开“气候变化”的神秘面纱
无论在什么领域,知识的共享都是第一步,但是,对很多人来说,关于“气候变化”的知识,大都存在于科学家的研究报告中,这些新兴的“科学语言”跨越各种学科,散落在不同地方,有时候又高深得“令人生畏”。德国现在的做法是,成立一个“气候服务中心”,收集、编辑有关气候变化领域的信息和知识,把它们变成“更易于沟通的语言”,然后再传播出去。
2015年6月22日·德国汉堡
在汉堡的一幢古老建筑里,我们遇上了一个提供“气候服务”的机构。这个名为“气候服务中心”的机构,是由德国国家研发部资助的一个年轻机构。
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显现在我们的生活里,无论是海岸城市,还是乡村小镇,都无法免除气候变化带来的实际影响。即使采取缓解气候变化措施,也无法阻止其带来的影响,因此,“如何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是很多政府和研究机构开始关注的话题。但是,关于“气候变化”的知识,大多存在于科学家的研究报告中,这些新兴的“科学语言”跨越各种学科,散落在不同地方,有时候又高深得“令人生畏”,但这些知识确实有着“指导决策”的实际意义——无论是城市治理者,还是商业机构,都希望获得这些新知识,指导他们采取新的行动。
有感于在这两者之间存在的鸿沟,德国政府决定成立一个专门针对这个领域的“气候服务中心”,通过收集、编辑、传播有关气候变化领域的信息和知识,为两者架起一座桥梁。
这个组织把研究气候变化领域的机构联合起来,从2011年成立之初的30个合作机构,到目前60个合作机构,获得他们最新的研究信息,收集数据,建立平台,然后转化成“更易于沟通的语言”,发布在网站上。“气候服务中心”的用户对象主要是从事与气候变化相关工作的人员,他们可以迅速获得德国“气候变化科学领域”的“地图”,并且也可以便捷地联系到相关的研究机构或科学家。除了提供这些基本的信息,“气候服务中心”还提供关于气候变化知识传播的产品开发雏形,以及这个领域的能力建设培训。
这样的机构在全球范围内依旧凤毛麟角,与之有相似功能的还有一家,在加拿大。“我们觉得,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挑战,也包含着机遇,特别是在采取‘适应性举措’的时候,我们需要思考得更为长远及全面,并找到实际的解决方案,我们推动的是‘气候经济’。这也是我们这个机构想要做的事情,我的团队里不仅有研究学者、数据模型专家,也有发展经济的专业人士,我们招募成员的时候,一方面希望他们各有专长,另一方面,也要看他们是否愿意跨学科的合作,因为气候变化所涉及的领域往往是跨学科。”Daniela Jacob在接受采访时提到。
Daniela Jacob是“气候服务中心”的主管,她所掌管的这个机构每年可以获得政府提供500万欧元预算:30%用于行政领域,以及针对气候变化的“科学知识梳理”;40%用于与合作机构的共同创新,开发“目前所缺失的新方法”;30%则用于平台网络的建立和能力建设,把政府、商业和研究机构融合在一起,同时开发“能力建设”的辅助工具,比如不同的传播工具。
海平面升高:海边堤岸将如何“适应”?
在德国与荷兰之间的泥滩海——瓦登海,一个气候适应性项目把国际环境保护组织、海岸保护机构、当地市政府、当地社区、旅游业参与者等各方角色联合了起来。这个由WWF在Husum的一个国家公园保护中心办公室推进的项目,希望可以为瓦登海找到更生态的堤岸方式,一方面既能应对不断上升的海平面,同时也能提升当地的旅游业、维持当地迷人的风景,还可以进行可持续的淡水管理,提升生物多样性。
2015年6月22日·德国 Husum
从汉堡到Husum,大巴开了大概一个半小时,沿途是德国夏日乡间的旖旎风光,大片大片绿色或黄色的草地,浓密而随风飘扬的草丛间,懒洋洋躺着黑白相间的奶牛,或是埋头吃草的圆滚滚的绵羊,最令人目不转睛的是那些威武挺拔的马,这些乡间的动物们个个怡然自得。
转动的风车时时地出现在车窗外,自从两年前德国决定走上“弃核”路线之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再次加速。德国北部风力资源充沛,无论在海岸边,乡村草场中,还是“离岸”大海里,风车成为一道人们熟悉的风景。路边的乡间别墅,颇有情致,大多有着斜而陡的屋面,仿佛顶着一顶大帽子,有些屋面上还铺着太阳能光板。“因为核电站在陆续退出历史舞台,所以,我们也在想各种替代的办法。甚至有人还提出了重新使用煤炭,毕竟这是我们拥有的廉价的能源,但对此也很有争议。”德国基尔Christian-Albrechts大学的Horst Sterr教授说道。
而对于基尔市长Peter Todeskino来说,要成为德国“最绿的城市”的举措之一,就是把目前运转的煤电厂转换成天然气发电厂。能源选择,是一件让所有决策者与使用者纠结的事情,既要考虑安全、稳定、价格,又要考虑清洁与碳排放,没有最佳的方案,只有更好的选择。事实上,德国提出了颇具雄心的减排目标,也就是到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碳排放40%。
到达WWF在Husum的一个国家公园保护中心办公室,我们遇到了Jannes Fröhlich。这些年来,他一直在推动一个在瓦登海的气候适应性项目。瓦登海是位于德国与荷兰之间的泥滩海,有着特殊的海滩地貌,作为从北极过来的鸟飞往非洲大陆的迁徙路线中的重要停留之地,这边的“坑坑洼洼”的泥滩里蕴藏着各种鸟类喜欢的食物,比如各种虫子和贝类,这片美丽的沿海地区被列为联合国自然遗产保护地区。
然而,气候变化对这个地区带来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海平面正在慢慢地升高,冬天,风暴带来的潮水爬升得越来越高。虽然这个地区在不同的年代分别建造了两条堤岸,防御潮水的冲击。然而,根据德国本地针对气候变化对当地影响的预测,即使是后面所造的堤岸在未来也将面临被爬升的潮水淹没的可能。对堤岸进行加固改造,被提上了日程,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举措。走在现有的堤岸上,望着一望无际的青草地以及堤岸下的大海,景致迷人,难怪当地人和游客都爱来到这里,感受独特的自然风光。
将堤岸提升,听上去是一个并不复杂的改造项目,事实上,Husum所在的州政府负责海事防御的部门,对如何加固堤岸,和当地的研究结构一起讨论,已经有了一个更具有“未来弹性”的技术构想,也就是根据对未来海水平升高的预测范围,将现有的堤岸加宽、加高,使得它更加稳固,同时在堤岸顶部预留了“万一海平面继续升高,而需要提升堤岸的空间”。
但这个方案只是一个技术构想,Jannes Fröhlich所在的组织,希望考虑得更加周全一些,除了政府所考虑的“保护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原则之外,也同时考虑改造后的堤岸对环境的影响——比如,当堤岸被提升加宽后,那些被”缩水“的泥潭,和那里的自然生态,以及受影响的迁徙鸟类。他希望找到另外一个选择——有没有可能选用更生态的堤岸方式,一方面能应对海平面的上升,同时也能提升当地的旅游业、继续保持当地迷人的风景,并且进行可持续的淡水管理,提升生物多样性?
其实,这样的方案确实存在,只是需要更多的创新和可行性的分析。为此,在2017年政府正式公布新堤岸的改造方案之前,Jannes Fröhlich所在的NGO将采取了多方沟通合作的方式,把海岸保护机构、当地市政府、当地社区、旅游业参与者等等各方联合起来,共同找到一个更好的方案。
Annika Walkenhorst是WWF的一名志愿者,刚刚高中毕业。像她一样的志愿者,国家公园保护中心办公室大约有100名,在这个国家公园地区开展关于当地环境的监视与记录的工作,同时也为游客提供当地生态的现场导览。
“我通过WWF的青年项目申请过来做志愿者一年,很开心在这里经历了一年的风景,这些小羊4月份过来的时候,还很小,非常可爱,现在它们都胖了。”Annika Walkenhorst老练而专业地向我们介绍这里的生态情况,“你知道吗?这种从北极飞来的鸟,它停留在这里,拼命觅食,把自己的体重吃成之前的两倍,这样储存了足够的能量,然后继续赶路,一直飞到非洲,中间没有任何停留。但如果我们把这里海滩的生态破坏了,他们可能就消失了。”她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让听者顿时觉得与那些远方的鸟类产生了某种联系。
Jannes Fröhlich在一旁赞许地看着这位年轻志愿者,也许,让更多年轻人亲身理解、推动可持续发展,会让他未来“游说”各方的工作变得更容易些。
“气候帐篷”奇遇记
气候变化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该如何减缓它?我们该如何适应它所带来的变化?位于德国基尔闹市中的“气候保护信息帐篷”里,能够交互操作的海岸模型让这一切变得栩栩如生,就连孩子们都可以马上明白。这个“神奇”帐篷的诞生最初源于一位退休教授和一位前市长的合作,他们希望让“气候变化”进入“生活”,也就是让所有人体验到“气候变化”。在他们的推动下,当地20个沿海的社区、旅游业组织、所在州的规划局、环境部、NGO、地区商业合作伙伴、科学家联合了起来,成立了“基尔海湾地区气候联盟”。
“Kieler Woche”节上的“气候保护信息帐篷”
2015年6月23日·德国基尔
6月下旬的基尔,整个城市都因为一年一度的“Kieler Woche”节而沸腾。这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帆船节之一,也是欧洲北部夏日里最主要的盛会,世界各地的帆船都扬帆远航,相聚于此。与此同时,各国游客也蜂拥而来,或坐船出海,或听听露天音乐会,或逛逛露天市集,也已经充满无穷乐趣。
在露天市集接连不断的摊位里——几乎大部分是吃喝玩乐的地方,有一个帐篷显得那样的与众不同,那是“气候保护信息帐篷”,里面虽然没有烤鱼的香味,却也别具洞天。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逼真的海岸模型,这个能够交互操作的模型展现了波罗的海一处典型的海岸场景——在这个场景里,你可以看到特殊的海边悬崖地貌,正在因气候变化影响所引起的沙滩侵蚀,为了应对海平面上升而改建的堤岸,居住在海边的人们的生活…….一切都那么栩栩如生,就连孩子们都能马上就能明白“气候变化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该如何减缓它?我们该如何适应它所带来的变化?”
能够交互操作的海岸模型,展现了波罗的海一处典型的海岸场景
孩子们总是对逼真的海岸模型,充满了好奇,忍不住跃跃欲试
事实上,这样一个还原真实场景、并具有艺术价值的模型,自2013年诞生以来,一直最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睛,也成为基尔地区游客们的心头之好。这个海岸模型的诞生,离不开基尔Christian-Albrechts大学的Horst Sterr教授和Schönberg市的前市长Wilfried Zurstraßen的推动。“当这位研究了大半辈子气候变化的教授找到我,希望一起做一个推动气候变化公共教育的项目,除了很好的想法和经验之外,他还带来了一部分的经费,这种offer,叫我如何拒绝!”Zurstraßen回想起当初Sterr找他商议建立一个“气候馆”的情景,这位已经退休的市长,依旧积极致力于推动让他所在城市的民众更多地了解气候变化。
最初支持Horst Sterr所提出的建立“气候馆”想法的Schönberg市前市长Wilfried Zurstraßen
“我那会也快要退休了,我做气候变化研究已经有二三十年了,我想我应该从书房里走出去,让自己的研究真正应用在人们的生活里,这让我最初有了成立‘气候联盟’的想法。”Sterr教授找来了Sandra Enderwitz这位得力助手担当起项目协调,希望让这个地区的人们更加了解波罗的海地区的城市、港口和旅游胜地正处在“气候变化所影响的热点风险区”,目前的防洪系统或是现存的堤岸并不适宜,需要采取“适应性的措施”。
“基尔海湾地区气候联盟(Climate Alliance of the Bay Area of Kiel ,简称KBKB)的幕后推动者Horst Sterr和Sandra Enderwitz
但是,“在很多人看来,‘气候变化’这个话题就仿佛是票房毒药,大家对此并不关注,也不觉得要采取措施。”Zurstraßen的看法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通用。的确如此,“气候变化”似乎只有在政治谈判或是极端气候出现的时候,才会被提上议程,而真要采取“适应性措施”,在很多人看来,多少有点“杞人忧天”。
然而,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几乎了如指掌的Sterr教授,已经等不及大家的无动于衷,他不想看到因无法防御自然灾害而带来的巨大损失。因此,他和Enderwitz成了奔走相告的人,从自己最熟悉的社区做起,最后联合了20个沿海的社区,并且把当地最重要的产业——旅游业组织、所在州的规划局、环境部、NGO、地区商业合作伙伴、科学家一起联合了起来,组成了“基尔海湾地区气候联盟(Climate Alliance of the Bay Area of Kiel ,简称KBKB)”。
KBKA主要关注这些领域的事务:沿海社区联合海岸防御和管理;让基尔城市能够不受气候影响;让“气候变化”进入“生活”,也就是让所有人体验到“气候变化”;同时将之作为一种机会:提升旅游业,从自然资源中得到收获。
“Sandra是一个出色的沟通者,沟通在推动联盟的过程中,是那么重要,而我这些年的科学研究和做事方式,也让我赢得了人脉和信任。我想,可能这些是推动气候联盟成功的因素吧。”和蔼可亲的Sterr认为“气候联盟”这样的模式应该能够被推广到不同的地区,通过一个“大学-社会-政府-商业”之间的合作模式,来真正使得气候变化适应性的举措逐步实施到位。
立志要把基尔建成德国“最绿色的城市”基尔市长Peter Todeskino(右一),在“Kieler Woche”节上的“气候保护信息帐篷”里发表演说
“气候保护信息帐篷”里的绿色建筑模型演示
在“气候保护信息帐篷”里,研究学者展示日化产品里的成分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在“气候保护信息帐篷”里,亲子手工作坊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
在“气候保护信息帐篷”里,大人们兴致勃勃地玩着与海洋生物有关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