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视频发声,让轮椅出行需求被看见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构建一个以公共交通、慢行交通和电动化出行等低碳出行方式为主的多层次城市出行系统,是促进交通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满足城市不同人群多样化出行的内在要求。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残障群体权利意识加强,未来的低碳城市出行系统需要更多地考虑老年群体、残障群体的需求,提升无障碍水平和包容性。
2022年,商业生态在上海、北京、广州与一些残障朋友、老年人进行了一系列对话,深入了解他们在日常出行尤其是使用城市公共交通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以及他们的出行需求。访谈的一些发现和故事将会以系列文章的形式呈现。今天,我们分享其中一位轮椅伙伴的故事,她希望利用视频让更多人看见轮椅朋友的出行障碍和出行需求,推动改变。
“现阶段,让残障身影出现在更多人的视野,就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我会很努力地做内容,希望更多人看到我。”
2022年6月,B站Up主“大程子好妹妹”在回顾自己成为全职博主这一年的经历时,再次坚定了自己的独特价值——连接残障与大众的桥梁,更勇敢地表达关于出行无障碍和残障生活方式等内容。
大程子叫赵红程,因为幼时脊髓灰质炎落下的后遗症,双腿失去了运动能力,10岁开始,轮椅成为了她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她最重要的出行伙伴。
九年义务教育,高中三年奋战,异地上大学,考研读研……大程子和很多同龄人一样,走过了漫长的求学生涯,2015年研究生毕业后,她进入互联网大厂,开始城市里的打拼,每天往返于公司和租房,后来,她和男友搬到上海工作和生活。周末、假期闲暇时,两人喜欢一起出门,去逛书店、看话剧、看展。
人生的道路充满了未知和挑战。这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是一种隐喻或抒情,然而,对大程子来说,这是每次出行都可能遭遇的真实障碍。
“以前出行的时候,会碰到很多问题,但是没有什么人可以交流,我很想表达,看到大家喜欢看视频,就想也许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发声。”2019年,大程子在B站上传了第一个视频,分享自己广州旅行的体验。视频得到很多积极反馈,也激发了大程子用视频发声的热情。2021年,她正式成为一位全职Up主。
轮椅出行是大程子视频里的重要内容,目前发布的视频里(截止2022年11月),超过1/3的视频与此有关。在视频里,她分享自己出行的快乐,也分享出行过程遭遇的障碍、地铁公交测评、对轮椅出行的思考,并且积极地献言献策,推动改变。
大程子好妹妹的B站视频账号(图源:大程子好妹妹B站页面)
魔鬼在细节,上海地铁还可以更好
在上海,大程子和男友一起出行时,喜欢坐地铁。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上海地铁越来越便利,是很多市民出行的首选。
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除了早期的1号线、2号线、3号线,上海轨交线路基本在设计时就包含了无障碍电梯、盲道等设施。最近两年开通的14号线、18号线在无障碍硬件设施方面更加齐全,站内有无障碍卫生间,列车上设有无障碍车厢,无障碍标识系统也更加清晰。在软件方面,上海地铁工作人员可以提供“爱心接力”服务,陪同有需要的轮椅乘客上下站厅层、站台层和列车。
大程子毫不掩饰自己对上海地铁无障碍设施水平的夸赞,称其已经位于国内乃至世界前列,但她也指出,上海地铁仍存在一些细节问题造成轮椅人士使用的不便。
比如,站台和车厢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和高度差,而且,在一些线路如3、4、8号线,高差特别明显,普通乘客不注意都可能被绊一下脚。对于轮椅朋友来说,进出车厢时很容易车轮卡在缝隙处,人如果没坐稳很可能会摔倒在车厢或站台,非常危险。
在广州、深圳、杭州、香港等城市,地铁工作人员会提供渡板,放在车厢与站台之间,搭出一个平整坡面,帮助轮椅乘客上下车。过去几年,大程子和很多轮友持续在不同场合呼吁上海地铁为轮椅出行者提供渡板的服务。今年6月份,上海地铁终于在2号线淞虹路站启动了渡板试点。相关报道显示,10月底上海地铁的“无障碍渡板”已经覆盖了所有车站。
大程子马上去体验了一下上海地铁2号线淞虹路站的无障碍渡板服务(图源:大程子好妹妹B站视频截图)
站内换乘难也是大程子乘坐地铁时的困扰。相关问卷调研显示,“换乘复杂”是肢体残障人士反馈使用轨道交通不便经常会提及的问题。遇到这种情况,像大程子这样的轮椅乘客需要从一条线的电梯上到地面,绕到另一条线的电梯,重新进站——这一路,通常不好走,绕路、过街并不少见,还可能遭遇台阶、楼梯这些轮椅天敌,一不小心,二三十分钟就过去了。遇到非自助的电梯或者只有升降平台(也叫斜挂梯)的无障碍出入口时,还需要呼叫工作人员才能够使用设施。在繁忙时段,等待时间是个未知数。
在上海,部分地铁站点(尤其是开通较早的线路),由于无障碍电梯跨越了付费区和非付费区,为避免不自觉的乘客逃票,这些电梯平常都是锁住的。除此之外,由于建设设计时,部分线路同站换乘通道没有预留空间也导致后续加装电梯的改造很难进行,近年来,申通集团为没有无障碍电梯的站点加装了斜挂梯。但正如前面所说,不管是锁住的电梯,还是斜挂梯,都需要呼叫工作人员才能使用。相关轮椅人士的使用经验显示,斜挂梯的使用,从呼叫工作人员到完成斜挂梯的使用,最快也需要10分钟。
上海地铁7号线常熟路站的楼梯升降平台(也叫斜挂梯)
打车,独自出行的暂时“最优解”
在杭州工作期间,由于地铁不便利,也没有方便轮椅乘坐的公交车,大程子上班基本依靠出租车。“我用的手动轮椅很方便折叠,并且我的自主能力还可以,可以自行上下车,所以出行上几乎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
如今,一个人出行的时候,大程子也更倾向于打车。因为,打车可以很大程度避免上述地铁出行途中可能遭遇的障碍。
不过,打车体验也并不总是顺畅。大程子现在使用的运动轮椅不方便折叠,放不进后备箱的时候,需要把两边轮子拆开,放在出租车后座,有些司机担心后座被弄脏或者刮损,而有些司机也许只是单纯不乐意接待轮椅乘客,态度并不总是友好。在这里,需要补充一个背景信息,不同的轮椅可以满足轮椅人士在不同场景的移动需求,但轮椅的大小、重量、拆卸方便程度都不一样,这使得使用不同轮椅出行的朋友对环境的无障碍支持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如果在独自打车的时候,和师傅发生争执是有潜在危险的。遇到品行恶劣的司机,伺机报复也是有可能的。”大程子提到自己曾经有一次打车去火车站,因为质疑司机打表有问题,差点被态度恶劣的司机扣掉行李。
遇到态度不好的司机,大程子会让自己强势起来,看起来不好欺负的样子,但心底还是害怕的,她也会选择在平台上进行投诉,但投诉并没有办法保障下一个司机更友好。大程子更期待打车平台可以制定一些公平性的规则或规范,比如针对司机担忧轮椅可能划伤座椅,平台可以推出某种“保险”,有需要的乘客可以购买,降低司机的风险。大程子在多个场合发出过这个呼吁。
大程子还分享了自己最近观察到的一个微妙的现象,当身边有一个陪同者时,打车体验往往会更加顺畅,一个人独自出行总会碰到各种情况。“单独面对我时,和面对我有一个陪护者的时候,人们态度是不一样的,很微妙,尽管他们提供的是同样的服务。我觉得这里面存在欺软怕硬的社会心理,看我好欺负。当然,也会有人看到我的轮椅会更愿意帮助我,那些可能就隐藏在我顺利出行中。”
虽然愿意额外付出成本保证自己一个好的出行体验,但同样的出行,却要花更多钱。大程子吐槽自己是在交“残障税”。事实上,受限于教育、就业等因素,轮椅人士等残障群体更容易处于经济弱势的地位,成本是他们使用出租车/网约车时通常会考虑的问题。相较而言,轨道交通、公交车一般都会有针对残障人士的优惠政策(每个城市不一样),甚至免票。和多位不同城市的轮椅伙伴沟通下来发现,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他们更倾向于更经济实惠的轨道出行或公交出行。
我想做民间轮椅出行指南
相关数据推算显示,我国残障人士总人数超过8500万,其中约2472万肢体残障人士(29%)。加上日趋庞大的老龄人口,仰赖轮椅出行的人口数量非常可观。这似乎和普通健全人的日常经验不符——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似乎很少看到他们。
轮椅使用者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里,背后的原因当然很复杂。但是对于一部分渴望出行、也有真实出行需求的轮椅伙伴来说,他们很可能困在了出门前“获取出行信息”的阶段。
一个完整的出行全过程包括获取出行信息、前往搭乘交通工具、使用公共交通设施、前往出行目的地四个环节。无障碍出行是四个环节不间断的连续串联的过程。“获取出行信息”既包括出行前的信息获取,也包括出行中的信息获取。
全面、详实和及时更新的无障碍出行相关信息,包括无障碍设施的分布和使用信息、如何寻求帮助等内容对轮椅出行伙伴提前规划路线、减少出行中的生理和心理不安全感非常重要。
现实情况是,获取这些信息的途径是少的。高德、腾讯、百度等地图软件是很多朋友规划路线、获取出行信息的重要方式,但是一位服务设计的朋友亲测发现,这些地图软件在提供无障碍出行信息方面,无论是可见性、可用性还是易读性,都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经测试发现,各大常用地图软件都需要用户在没有任何信息提示的情况下,主动搜索关键词“无障碍”以获取无障碍出行信息
大程子也提到信息获取是她目前无障碍出行的挑战之一。如果想去的某个商场、博物馆、地铁站的无障碍设施情况在官方渠道没有公布,她就只能在社群和朋友圈询问可能出行过的其他残障朋友,或在网络的信息海洋艰难地搜寻是否有网友分享相关经历……靠猜测,或者根据一些线索,模糊推理出行过程或者目的地的无障碍环境情况。“在无障碍出行中,前期的路线规划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这部分不解决,就不会有出行的可能性。”
上海地铁APP/网页上可以搜寻到每一个站点的无障碍设施信息
上海地铁APP上线了无障碍设施的信息后,大程子兴奋地在她的视频里欢呼,再也不用像无头苍蝇一样在地铁里乱转了。大程子曾经也在地铁里看到过纸质版的无障碍指南,但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没有了。好消息是,上海地铁最近又开始提供纸质版的《上海地铁无障碍设施全攻略》,信息也更新到了今年9月份,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
纸质版的《上海地铁无障碍设施全攻略》(信息更新至2022年9月)
最近,高德地图也正式推出了“轮椅导航”功能,开始在北京、上海、杭州三座城市试点。大程子也马上体验和测评了这个新功能。“现在是1.0版本,有一些部分不是很完善,但在指引地铁的无障碍入口和规避步行的楼梯这两方面还不错的。”
大程子最渴望的是专门为轮椅人士提供的各种轮椅出行指南。她的朋友在香港见到过这种实用性很强的指南,但国内类似的指南还比较缺乏,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官方指南对于无障碍设施的广泛推广以及应用是十分重要的。我一直想做国内的民间高铁轮椅出行指南,倒推官方对高铁无障碍设施的关注。”大程子说道。
轮椅出行,怎么坐高铁?大程子是自己硬生生地摸索出来的。一列高铁通常只有一个无障碍洗手间,在第4和第5车厢的连接处,大程子通常会选择全程呆在无障碍洗手间旁边的通道上。她也提醒高铁出行的轮椅朋友,出发前,一定要提前预约重点旅客服务,方便工作人员接洽……如果有一份高铁轮椅出行指南,轮椅朋友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乘坐高铁过程中会遇到的种种情况,做好出行准备。
大程子和她认识的一些交通爱好者朋友已经开始筹划这件事情。“除了高铁,我还希望绿皮车,甚至每个城市地铁、公交都有这样的无障碍指南。我希望从用户这一端做出反馈,反映对此的强烈需求。”
推动一个“想去哪,就去哪”的未来
2020年8月,大程子在一期视频里分享了体验上海公交车出行的情况,并向巴士公司提了两点改进建议:第一,在网上提供轮椅公交线路的信息;第二,规范轮椅乘客的服务标准。后来,她还通过“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平台”提交了正式的建议。
没想到,这份建议很快被相关部门看到,并做了相应的改善,在网上提供轮椅公交线路的信息,方便轮椅乘客查询,同时开展培训,规范轮椅乘客的服务标准。现在,有需要的轮椅出行朋友可以通过随申办的“公交车实时到站”程序或者上海公交APP,点击线路具体站点,就可以查询到中心城区的无障碍车辆信息。大程子非常开心自己的建议被采纳和落地了,她还特意录了一段视频和网友分享她到心情。
2021年初,大程子按流程在网上买票预约入场,和男友一起,准备打卡在上海新开业的茑屋书店。到了门前,发现不仅没有坡道,边上居然还竖着一个告示牌,上面有一条赫然写着“婴儿车、轮椅等可能占用通道的器具请勿推入,需寄存于入口处”。
让轮椅出行的人士寄存轮椅?!这个场所显然丝毫没有考虑过轮椅顾客的情况。在寒风中等待了半个多小时,经过并不愉快的重复沟通交涉后,大程子才得以入场,进场后她发现,书店内的通道完全足够轮椅通行,根本不存在占用通道的问题。
“我付出了与其他人相等的花销,但是服务提供者却没有认可我作为一个消费者的身份和权利。”大程子同样用视频记录下了这段经历,发布后引起了公众的讨论,也推动茑屋书店改进了他们的无障碍设施,废除了轮椅寄存这个极其不合理的规定,也增加了便于出入的坡道。
大程子逐渐意识到自己做的视频也许有更大的意义,平等地展现一个轮椅人士的生活,促进群体之间更多真实的了解,让更多人、机构和场所能够看到残障伙伴的需求。
“当不认可一个需求时,有100个理由来拒绝它。但当我们认可一个需求时,将会有1000种方法来解决它。”大程子特别指出,看见之后,才有改变的可能。她也希望通过自己倡导,让大家意识到,残障离我们每一个人很近,每个人都有可能用到无障碍设施,这是一件对大家都有利的事情。
“我今天想去哪就去哪,不用担心轮椅不能去的问题。不仅是物理层面的安全,还有心理层面的安全,在人跟人之间,你觉得你不会受到伤害。”这是大程子理想中的无障碍出行环境,也是她想要推动更多人共同去实现的未来。
项目简介
2022年,商业生态在能源基金会的支持下开展“中国城市公共交通低碳转型下改善残障群体和老年群体出行关怀分析”访谈与传播项目,计划对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和包容性出行进行深入报道。项目发现将以系列文章、研究报告、工作坊等多元方式进行分享与传播,唤起更多责任相关方关注中国城市交通的包容性和无障碍水平,助力更广泛的人群实现便捷的低碳出行,创造交通公平和交通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