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俱乐部秘书长Ian Johnson:世界未来40年的挑战
文/孙杨
40 多年前,几位罗马俱乐部的学者在位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办公室里忙碌着,在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思考与反复论证之后,他们出版了一本叫做《增长的极限》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几位作者试图回答一个问题:在未来的一百三十年里,如果人类决定要遵循某些政策,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这份1972年出版的报告在今后几十年里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从一出版开始就争议不断。不过,40年过后,至少有一个基本观点得到了世界的共识—地球资源是有限的,它存在着一个自然的极限。
《增长的极限》出版以来,不同阶段一直有更新的版本出现。1993年,丹尼斯·米都斯和乔根·兰德斯发表了新版本《超越极限》;2004年,《增长的极限:30年后的更新》问世。而最初的作者之一乔根·兰德斯在2012年发表了新书《2052:未来四十年的世界》(以下简称《2052》),作为对未来四十年的又一个预测。
摄影:姚松鑫
在《2052》中,作者提出,我们将在2052年之前看到局部崩溃,但还不会突破如石油、粮食和水等资源的极限,世界在2052 年能够供应全部需求的粮食,但贫困将使得许多人挨饿。在世界经济的五大板块中,美国将在很长时期内陷入停滞,欧洲的人均消费水平只会有小幅的增长,不过,他对于中国的发展则有着非常乐观的态度。
《商业生态》杂志在上海专访了罗马俱乐部现任秘书长IanJohnson,请他对《2052》一书中关于自然资源的观点以及相关话题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在担任罗马俱乐部秘书长之前,Ian Johnson是世界银行副行长,主管可持续发展项目,他还是国际农业研究咨询集团的主席。Johnson在世行工作了26年,加入世行之前,他是英国政府智库的成员之一,此外,他还为联合国和一家非营利组织在孟加拉国工作过5年。
Johnson并不是一个未来悲观主义者,在提出一系列问题的同时,他也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案,比如通过减少粮食的浪费、提高能源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等方法,可以避免出现资源危机的情况。这也正如罗马俱乐部一贯的思想。
Q&A
《商业生态》:罗马俱乐部在《增长的极限》一书里就曾预测,进入21世纪,我们增长的速度会超过自然的极限(过冲overshoot),超过之后就会发展为崩溃(collapse),但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调控。如今看来,我们有没有“过冲”?
Ian Johnson:《增长的极限》用了12个情境分析,分析了到2010年时的情景,结论是如果我们延续过去的发展模式的话,将在2010年达到过冲。我们现在感觉到了,自然资源变得越来越昂贵,人们越来越关心气候变化,也开始关心能效的问题。
个别的领域实际上已经过冲,比如海洋,我们的海洋资源已经耗尽,很多种类的鱼已经彻底消亡,这将永远改变我们的生态系统。此外,热带雨林也在以非常高的速度在消亡,主要在非洲、印度尼西亚和亚洲其他地区。但是总体上还没有达到过冲点。
《商业生态》:对于资源过冲的问题,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Johnson:其实在很多方面,比如粮食和能源,我们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现在世界人均粮食产量已经高于全世界人们维持温饱的水平,但是世界上还是有很多饥荒问题。为什么?一方面是穷人的收入低,另一方面是我们对于食物的浪费太大。在一些国家,粮食的浪费比例会达到三分之一。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超市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他们现在要开始节约生菜了。过去他们每天只卖掉三分之一的生菜,三分之二都被扔掉。这太疯狂了。而在一些非洲的贫穷国家里,很多粮食被浪费在储存和运输的环节上,所以我们需要大力提高粮食的使用效率。
另一个例子是水。现在80%的水用在农业上,我们做过统计,其实只要合理地利用,只需用一半的水就可达到与目前相同的粮食产量。这不仅是节省水,也是节省用在水上面的投资。在能源方面,我们有一本书叫做《第五方面》(Factor Five),里面一个观点是,发达国家即使减少五分之四的能耗,也能达到现在的服务水平。
《商业生态》:提到能耗,有专家指出,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是有可能跟能耗的增长脱轨的,但有前提条件,比如发展清洁能源等。您怎么看?
Johnson:我们必须注意到,在西方国家,像我所在的国家,我们消费了太多的能源。但在很多国家,其实能源的消耗还很少。所以能源消费总量还是会上涨。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这些国家是否可以走一条更有效率的利用能源的道路?
而我的观点是,这个可以成为很多国家未来颇具竞争力的商业机会。比如中国,不像英国已经有了一整套成型的资本市场,其实可以借此机会建立一个新的资本市场,这个市场是注重能源效率的。未来还可以向其他国家出口产品和技术。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有体量可以大规模地将资金投入在高效能源和高效水资源的项目上。
《商业生态》:您也提到过,未来世界各国对于石油资源的争夺会转变成对于水资源的争夺,当前人们对水资源的问题是否还不够重视?
Johnson: 关于水资源的问题,一个重要的事情是,如果是地表水受到污染了,人们还可以看见,但现在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很多地下水已经受到污染,这是我们看不见的。水的问题不仅是量的问题,还有质的问题。
插画:Magnus Valdemarsson
在水资源的利用上,以色列做得很好,已经拥有了很先进的技术,他们知道这个国家的每一升水在哪里,很神奇。有数据显示,以色列的废水回用率已经达到80%,未来10年这个数字还将提高到90%,西班牙在这方面也做得不错,他们现在已经可以循环利用50%的废水。因此可见,在水的循环利用上,未来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商业生态》:现在世界上有很多问题交织在一起:金融危机、高失业率、环境问题等,这些问题有什么共性吗?
Johnson:有一些共同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政府缺乏长远规划的能力,不管是技术问题,还是经济问题,我们都需要制定长期的策略;第二个原因是很多国家都把激励政策搞错了。我们向劳动力征税,却给自然资源的开采补贴,我们需要做的刚好相反,应该向自然资源的开采征税,而不是向劳动力征税,因为我们希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希望那些开采行为更有效率。
第三个原因,我们总是低估了自然资源的价格,举例来说,很多国家都会免费供应水,当你免费供应一个东西的时候,人们就会无休止地用它。除了水以外,还有很多自然资源的价值被低估了。最后还有一个原因,我认为我们对于中小企业的投资还远远不够,这些中小企业是创造就业机会的地方,也是创新产生的地方。
《商业生态》: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也许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全新的体系?
Johnson:我认为,我们即将迎来一个新世界,整个世界不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合作的关系。竞争模式在过去200年运行得很好,但是在一个拥挤的地球上,你必须要学会合作,你别无选择。
所以未来无论在研发上还是在产品开发上,各国都将会有更深的合作。我们也会发展出一种新的方式,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我们必须要更严肃地对待气候变化的问题,在本世纪中叶,我们必须要实现非常低碳的经济模式。这在很多维度上都是一个挑战。
《商业生态》:未来40年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Johnson: 未来我们主要面对两个挑战:一是如何在这个星球的极限下生存。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只有固定的水资源、空气资源等,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合理地利用身边的资源。
插画:Magnus Valdemarsson
第二个主要的挑战是我们如何为人们提供他们想要的工作,如何分配收入,让人们能够过上想要的生活,尤其是那些非常贫穷的人。在这个世界上15岁以下的人口有17亿,这是我们未来最大的资源,也是挑战。联合国预计这个世界有3亿的人口没有工作,大概有10亿的人口没有充分工作,也就是说他们没有赚到付出所应该得到的报酬。
《商业生态》:在《2052》的这本书中,是不是对于中国的发展过于乐观了?
Johnson:你可以看到,《增长的极限》里面没有中国的部分,但是现在中国变得越来越重要,无论是经济上,还是道德上。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是对自己的国家比较悲观吧。世界上每5个人其中就有一个中国人。中国在过去也取得一些非常大的成就,比如把这么多人从贫穷的状态中解救出来。中国对未来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想法。我们并不是说中国在环境改变上会有哪些特别之处,而是说在资源应用和决策行使上,未来可以起到一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