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德国翻垃圾桶
文/蒋歆璟
编者按
全球目前有6.9 亿人陷入饥饿,20亿人营养不良。然而据联合国粮食署报告,每年有约有三分之一(将近13亿吨)的食物遭到损坏和浪费。
其中,在北半球发达国家食物物资丰富、价格实惠,食物浪费现象极为严重,德国年人均食物浪费量近 50kg 。在这里,大量的食物被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和储存,然后被销毁。
民以食为天,我们每天都在和形形色色的食物打着交道。然而,在消费者和生产者完全脱钩的今天,食物浪费的现象往往被掩盖在了丰饶、乃至于过剩的食物之后。
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我紧张地等在宿舍客厅里。德国室友戴好头套,严肃地问我:准备好了吗?我们可以出发了。
我点了点头,拿上了一个宜家购物袋,跟了上去。
这是我和德国人友谊的开端。(大雾)
那是五年前,我刚到德国,刚搬进宿舍没多久。自从发现他们几个大男孩经常神秘半夜出游后,我就很好奇,一度怀疑他们是去风月场所的(德国色情行业很发达,只是被荷兰和法国掩去了名声)。直到有一天他们忽然邀请我一起,我才知道原来是去:开着车翻垃圾桶。
我错愕,笑他们,「油费都比你们捡回来的东西贵吧」。
「是的,但是这样可以对抗食物浪费。再说,我喜欢开车,油费是为爱好买单。」
他们目标很明确,一家所在城区内的大型超市垃圾桶。
我们第一站到达的是廉价超市Lidl。
打开后备箱,装备齐全:手套、手电筒、钳子、不同大小的垃圾袋和消毒纸巾。
戴好手套和头戴灯,看我还有些紧张,他们叫我率先“开箱”。我屏住呼吸,做好了被臭晕的准备。
没想到,白涔涔的露营灯下映照出的是一整箱巧克力。捞出来后一看,月底过期。室友大手一挥,「带走,冰箱冻上能放很久」。包装纸泛着金光,不知道的怕是以为我们在淘金。
当然不是每次都这么幸运。大多数桶里都是臭的烂的,有的更是视觉攻击。他们倒是面色如常,还抽空跟我科普:
「肉类最好谨慎,过了期就别吃了。酸奶这种,摸着是冰的,说明刚出冻库不久,一般问题不大。蔬菜水果要好好检查,拿回去还要做二次清洗和处理。」
「如果有咱们都用不上的,就别拿了,堆在垃圾桶旁边,说不定有人会要的。」
「包装破了的,咱们就顺手做个垃圾分类吧。」
……
其实翻垃圾箱不是一个令人愉悦的体验。东西很脏,清理工作机械又无聊。绝大部分时间里我们都一言不发,迅速地处理着各自眼前的垃圾。
夜晚的街道很空旷,偶尔还能看到一闪而过的松鼠、老鼠又或是黄鼠狼。一片静谧中,室友忽然回头问我,「你知道德国也有很多流浪汉和食不果腹的人吗?而且现在全球有五百万人[1]正忍饥挨饿」。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刚好打包出一大袋面包。
我下意识抬手指了指身旁的「面包山」。
1.我们身边的食物浪费
大家的话匣子就这么忽然打开了。
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很多蔬菜水果被丢掉,仅仅是因为「不好看、尺寸不合格」;原来很多没有过期的产品被丢掉,只是为了给新到的批次腾地儿;至于为什么不一起丢,「因为一次扔不完」;原来农民抗议零售商压价和超市大手笔的垃圾处理可能是同一条线的两端,过度生产和饥饿也并不矛盾,无论何时永远满满当当的货架背后,同时潜藏着消费无度和浪费无度。
不过比起这些「新闻」,更让我震惊和纠结的,其实是我自己的习以为常。在每个普通的日子里,每个超市都能有满满几大桶的食物垃圾,它们会在第二天清晨被运走,汇入德国每年被浪费的那一千多万吨1食物里 。
诚然,这个数字里大概有一半是不可食部分(例如食物不可食残渣等),但是哪怕刨除这个部分,人均年食物浪费量也在30-50kg左右,直白点说,就是每年大概浪费了2-300欧元(折合人民币2000元左右)。
彼时,我踏上这个国度还没有多久,只能一边单方面听他们说,一边在心里感叹,「资本主义国家也好像没那么如意嘛」。一晃多年,我忽然发现,也许我就是在那天夜晚,开启了认识这个国家完全不同的道路。这是后话。
我们一路上也遇到了不少“友军“,看着各自身后的麻袋,会心一笑。偶尔还会带着点得意说:“哎呀,这个超市我们刚刚清理过了。”
那一次前后得有几个小时吧,记不太清了。只记得战果颇丰,我们仨捡了满满一后备箱的物资。于深夜满载兴奋归家。
2. “捡“回来的食物怎么办?
第二天,我们用捡到的食物做了一顿晚餐,各自邀请了些朋友。他们事先也都被通知过,这是一顿垃圾桶里淘来的美味。
我一开始还很紧张,担心会出现无人出席的窘境。看到大家都一副稀松平常的样子,才知道这也算是个大学宿舍传统了。让现在的我不禁产生联想,多年后的zur Tonne项目,难道就是脱胎于此吗?
zur Tonne是德国联邦政府支持创意项目,拯救本应zur Tonne(to the bin)的食材,并用这些「垃圾」在移动餐车上、在「围观群众」眼前烹饪美味食物,最后分发给大家。
『图一』:虽然“捡垃圾”这件事情本身并不那么吸引人,但是变废为宝的成就感鼓励着很多人去做出尝试。(图片来源:zur Tonne项目官网)
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外表漆黑的垃圾桶里都有些什么。绝不只是烂的坏的。
虽然只是短暂地参与了一场冒险,但之后和他们确实越来越熟了,可能扒垃圾桶的样子一改我在他们心中的形象吧。毕竟原来的对话是:
「你们中国人是不是都很有钱?」
「啊?」
「不然你们怎么人手一个iPhone?有人还有俩?」
几年后,碰巧选修了法律课,我才知道这个事儿也许不那么合法。不过这也促使我有意识地去寻找并加入了更加正规的组织——当然也能看到这样的团体、这样的理念在德国这些年是如何发展壮大,如何同相关法规一道成长的。隔壁法国已经于2016年宣布超市非法丢弃食物是不合法的,德国的听说也在路上了。
此外,也是这场经历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在对抗食物浪费这件事上,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自己,其实还有很多可以做的,比如按量购买不囤货、留心食物储存方式(尤其冰箱里各个分区)、抑或是从农场直购食材。
那次搜集的东西据说够他们吃了一周——我当初还是没能过心理关,没有要那些过期产品。其实这是节约食物这个话题下基本不能绕开的议题:我们应当吃过期食物吗?这对我们的健康会造成影响吗?
为了能够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理解「保质期」是怎么界定的。
3. 也许可以不要那么迷信保质期
今年年初,德国街头忽然出现了这样一些广告:
德累斯顿的一个车站广告牌(图片来源:Tafel Dresden)
“这些食物还能吃吗?”
根据食品标签来判断食物的好坏是现代城市消费者的日常。在德国,保质期一般有两种:「最佳赏味期限」(Mindesthaltbarkeitsdatum, MHD)和「食用期限」(Verbrauchsdatum)。据统计,德国2017年被丢掉的食物中,有6%是因为超出了「最佳赏味期限」而被丢弃。
然而德国消费者协会说:
如果食物的密封包装未损坏且得到良好储存,那么在过了「最佳赏味期限」之后通常仍可享用该产品,它们不会自动变质。
「最佳赏味期限」提醒你要检查,「食用期限」告诉你要扔掉。
“最好的方法还是用我们的感官去感受食物到底有没有腐坏。”
食品标签提供给消费者的往往只是一个预估的时间段,消费者对保质期的迷信和认知的固化只会导致不必要的食物浪费。这不仅仅是“扔掉”的金钱,更是当今食品工业病态的一隅:大量食物被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和储存,然后被销毁。
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发现德国一家机构做过一个实验,看看那些超过「最佳赏味期限」的常见食品,在多长时间内才会变质。这个视频的制作机构表示该视频可供非商业传播。所以,我做了一下翻译,分享给大家。
视频:Greenpeace Deutschland https://www.greenpeacevideo.de/
文|蒋歆璟
编辑|刘春兰
注释:
1、2019年,德国联邦食品与农业部数据为1200吨,该数字稳步降低,德国联邦政府于2019年出台《减少食物浪费国策》(Nationale Strategie zur Reduzierung der Lebensmittelverschwendung)
2、Tafel是德国最大的志愿者组织之一。他们只有捐款资助,不使用任何公共资金。捐赠的食物由Tafel分发给有需要的人。Tafel不购买食物。Tafel的租金、运输和行政费用由私人捐款和商业团体承担。